找到相关内容361篇,用时29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六敬合

    无规矩不足以成方圆,戒律乃是维持教团的柱石,不论是出家或在家,不论是解脱或菩萨,不论是显教戒或密教戒,目的都是在消极止恶和积极行善,以培养修行的智慧和福德资粮。当然,戒律的持守首重戒体,而非...则以六和敬为依止规范,故六和敬可当作今日佛教三大语系的团结与合作基础。  六和敬是身和同住、口和无诤、意和同悦、和同修、见和同解,利和同均。  一、身和同住  律藏中的犍度和丛林清规,是古代僧团的...

    郑振煌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193450641.html
  • 漫谈:古萨里与班智达

    ,具足解脱、现僧伽相、主持寺院、读诵经典、举行佛事,以讲法、著述等方式教化众生。但是在班智达派住持圣教弘法利生的情形之下,古萨里派的潜流一直持续未断。汉地疯僧济癫、金山活佛,藏地帕当巴、疯子喇嘛等...众生离生死海趣涅槃城的解脱道,只是途径看上去略有不同而已。所获得的证悟也是一致的,唯于引导方便、外在行相上有差异,如密勒日巴大师与所谓“佛学家”之诤论,密勒日巴大师未必不知达罗、罗顿等法师问难的标准“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14850971.html
  • 电视魔影

      作为出家人,看世俗电视节目无疑违背了解脱,而且会浪费修行时间,染污自相续,引生贪嗔恶 习,等等有众多的过失。以前法王如意宝去国外弘法,在香港至法国的飞机上,法王第一次看到了世俗电视节目,当时老....泰国有一些人也认为:寺庙引进现代科技产品,有助于佛教事业的发展,僧人看电视也有助于了解社会,扩大知识面等等。但我觉得对一个初入佛门希求解脱的人,世间知识并不那么重要,而且所谓的物质文明对解脱也没有...

    索达吉堪布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252051436.html
  • 什么是受具足戒

    诵律卷二十一、五分律卷十六、摩诃僧祇律卷四十三〕(参阅‘’2896)   【 具足戒 】 《 丁福保佛学大辞典 》   (术语)为比丘,比丘尼当受之解脱中之至极也。比丘为二百五十戒,比丘尼...比丘尼有三四八戒。据四分律所载,可大为八种,即波罗夷(比丘四,比丘尼八)、僧残(比丘十三,比丘尼十七)、不定(比丘二)、舍堕(比丘三十,比丘尼三十)、单堕(比丘九十,比丘尼一七八)、波罗提提舍尼(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164456131.html
  • 遥呼上师祈请文教授缘起

    上师的怜悯。”  对轮回所产生的出离心,普遍来说:“出离是持清净的根本,”是否因有无对轮回生起出离心,而能得到增上解脱与否的两种看法,如大智者措那瓦说:“虽然对轮回没有生起真实的出离心,但也能得到解脱。”尊者根敦竹巴说:“没有对轮回生起厌离心,就无法得到解脱。”亦持同样的论点,尊贵的第八世大宝法王米觉多杰文集中云:“没生起对轮回的厌离,就得不到解脱。”  所以要生起对轮回的出离,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5254856413.html
  • 修行的八种心障——创古仁波切

    不利的心境,便得获免于这第六种心障的自由。 第七种心障是在领受戒条及誓愿之后有所违背而未加以弥补。譬如,在领受了引导一切众生开悟的菩萨或部分的解脱之后,破了而没有设法补救。在这情形下,无礼...乎,因为他们认为反正一切都是痛苦。并且不觉得他们的行为会造成任何差别,所以,也没有得到解脱的愿望,自然也不想修持佛法。然而,不修持佛法就绝对无法得到解脱。因此,如果我们有这样的念头,就必定要净除它,并...

    佚名

    |论坛精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15776073.html
  • 智者喜晏-灌顶宝蔓前行略论

    得以住于心之本性。 如理受灌顶之殊胜-   1、道次第教授-灌顶是学习由凡夫发心,及到觉悟之道次第,最殊胜的圆满教授。灌顶从觉悟无常之苦,发心归依,受解脱,发菩提心,故受菩萨,故尽快利益...而灌顶过程,亦是我们以后要日日时时要修持的仪轨过程,故灌顶等于由金刚上师带我们共同修持一次。机缘难得。   5、受戒难得-我们可得暇满人身,主要以往曾受戒,如今在灌顶中,可得解脱,菩萨,金刚...

    智者喜晏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6302844030.html
  • 千处祈求千处应,苦海常作度人舟(6)

    ,恐怕难而又难。故尊者说,比金刚上师低一点的要求是:  第一, 三一定要清净。三是指解脱、菩萨和密乘。(1) 解脱清净。解脱分为在家和出家两种。从这个角度...念头。若大部分修法的动机是这种念头,就可以得到菩萨。反之,若处处都是为了我自己的解脱,那你根本没有菩提心,又怎么会有菩萨呢?这是绝对不可能的事。这时,首先要锻炼、调整自己的内心。也就是按加行里讲的发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34163687.html
  • 善知识的标准与密乘金刚上师应具备的条件

    ,恒励修难制。”野马是非常难调伏的,要调伏它,用什么样的方法呢?口夹是调伏马的最好方法。同样,我们的心好比是一匹野马,用什么方法调伏它呢?就是用解脱的口夹,用这个使心调伏。因此你要观察师父是不是戒律清净之人。   戒律有三个:解脱、菩萨、密宗。这三个好比是三层楼,没有第一层楼不可能建立第二层楼和第三层楼,因为第二、三层楼都是在第一层的基础之上建立起来的。因此,解脱为一切...

    夏坝仁波切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07513253780.html
  • 宗喀巴菩萨思想之研究(1)

    解脱问题。[5]   此外,在理论的研究方面,以往中国历代祖师多有精辟的诠释发展,特别是唐代道宣的南山律坚持大小兼受的戒法传承,影响至今。但其系以解脱的进路含括大乘的行持(《四分律》),并未针对菩萨的思想体系多做深究及论述。[6]在其前之隋代智者大师虽曾探讨菩萨,但却未意识到由大乘如何含括小乘解脱的问题。[7]   近代以来,中日对于菩萨的研究已渐趋向两极化的发展,前者认为“小中...

    王惠雯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16260760060.html